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5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660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20篇
  1篇
中国医学   504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 峰值后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syndrome,PCOS)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征,探讨胰岛素峰值后移对胰岛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1 月~ 2021 年12 月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PCOS 患者120 例。首次就诊时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和IRT 检测,根据IRT 的峰值时间进行分组,峰值时间在30min 为I30 组(n=30),在60min 为I60 组(n=30),在120min 为I120 组(n=30)和在180min 为I180 组(n=30)。比较四组FPG 和IRT 各时间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差异,通过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 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比较这三个指标以及峰值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在四组的差异,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峰值后移与胰岛素分泌总量和胰岛素敏感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四组的FPG 和30min 的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5, 1.780,均P > 0.05),但达峰时间影响空腹和60,120,180min 的胰岛素分泌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9.355 ~ 24.170,均P < 0.05)。②四组ISI 和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6,0.492,均P > 0.05),而IRI 和峰值的胰岛素值从I30 组到I180 组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60,5.140,均P < 0.05)。③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ISI,AUC 与峰值后移无相关性(r =-0.077,-0.014,均P > 0.05),IRI 和峰值的胰岛素水平与峰值后移呈显著正相关(r =0.359,0.335,均P =0.000)。结论 PCOS 患者胰岛素峰值后移对空腹和60,120,180min 的胰岛素分泌量有影响;随着胰岛素峰值后移,峰值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但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总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元全片的提取方法,并对其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ESCI模型,以大鼠的缩足阈值为指标,对拟定的元全片4种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分别以蛋白多肽类成分含量、芍药苷、甘草苷含量及固形物质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金边土鳖、全蝎匀浆提取工艺和白芍、甘草水提取工艺。结果元全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金边土鳖、全蝎加入4倍量0.9%NaCl溶液高速匀浆反复3次,每次60 s,间隔暂停10 s,再加入6倍量0.9%NaCl溶液用恒温振荡器震荡提取1 h,药渣重复上述工艺连续提取3次;白芍、甘草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煎煮2 h。结论筛选的元全片提取方法能明显提高ESCI模型大鼠的缩足阈值,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元全片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钱虹 《江苏中医药》2022,54(3):60-62
失眠是指在有良好环境及充足时间的情况下,患者仍然有入睡困难、睡眠持续时间短或睡眠质量差等问题,从而导致日间功能受损的一种主观体验[1]。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受失眠困扰的人越来越多,2003年在北京城乡地区开展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15岁以上人群失眠症的患病率为9.2%[2]。有研究发现,成年人的睡眠质量逐年下降,20~39岁成为失眠的高发年龄段[3]。失眠不仅影响工作、学习状态,还可诱发情绪障碍、降低机体免疫力甚至引起其他脏器功能失调[4]。目前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中,西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副作用明显,容易产生依赖性。非药物疗法中,针灸因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成为很多失眠患者的新选择。临床上,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疗效各异。粟漩教授诊治失眠偏向于选用具有调神健脾功效的穴位,通过针刺、艾灸、耳穴压豆或揿针等组合治疗手段,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和阴阳的效果。笔者深入学习此疗法,并将其运用于顽固性失眠的治疗,屡获良效,现介绍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